- · 《北方文物》期刊栏目设[01/26]
- · 北方文物版面费是多少[01/26]
- · 《北方文物》投稿方式[01/26]
中国古代史论文_东北地区出土金代瓷器的考古学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概念界定 1.3 研究思路 1.4 考古发现及研究综述 1.4.1 考古发现 1.4.2 研究回顾 第2章 东北地区金代窑址及制烧工艺 2.1 赤峰缸瓦窑 2.2 辽阳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概念界定
1.3 研究思路
1.4 考古发现及研究综述
1.4.1 考古发现
1.4.2 研究回顾
第2章 东北地区金代窑址及制烧工艺
2.1 赤峰缸瓦窑
2.2 辽阳冮官屯窑
2.3 喀左利州窑
2.4 抚顺大官屯窑
第3章 出土瓷器类型与窑口
3.1 白瓷
3.1.1 定窑瓷器
3.1.2 化妆白瓷
3.2 黑釉瓷器
3.2.1 建窑黑釉瓷器
3.2.2 定窑黑釉印花
3.2.3 其它黑釉瓷器
3.3 酱釉瓷器
3.3.1 酱釉素面
3.3.2 定窑酱釉印花
3.3.3 酱釉刻划花
3.4 白地黑花瓷器
3.4.1 白釉黑(褐)彩
3.4.2 白釉划花黑彩
3.5 双色釉瓷器
3.6 钧釉瓷器
3.7 青白瓷器
3.8 青瓷
3.8.1 耀州窑青瓷
3.8.2 高丽青瓷
3.9 茶叶末釉瓷器
3.10 翠蓝釉瓷器
3.11 红绿彩瓷器
3.12 绞胎瓷器
3.13 釉陶
3.13.1 三彩
3.13.2 单色绿釉
3.13.3 绿釉黑彩
第4章 瓷器产品的年代讨论
第5章 瓷器与东北地区金代社会生活
5.1 瓷器普及使用的阶段性
5.2 瓷器功能与金人社会需求
5.3 瓷器品种的消费倾向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文章摘要:本文以中国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东部)金代窑址、墓葬、窖藏、城市及村镇遗址出土瓷器(包括少量釉陶)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分析了出土瓷器的釉色品种、窑口及器形特征,对其年代进行了讨论,初步复原了瓷业生产及瓷器消费的面貌,并结合相关史料文献及壁画材料,讨论了金代东北地区的社会生活与陶瓷器的关系。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本章明确了选题意义,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交代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并对金代东北地区瓷器的发现及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和回顾。第二章为东北地区金代窑址及制烧工艺研究。对东北地区窑址如赤峰缸瓦窑、辽阳冮官屯窑、喀左利州窑及抚顺大官屯窑等的调查、发掘材料进行梳理,总结了这些窑场的制烧工艺、产品特征以及瓷业生产的面貌。第三章为东北地区金代瓷器的类型及窑口分析。本章将东北地区墓葬、窖藏、城市及村镇遗址等各类遗址出土的金代瓷器产品划分为包括白瓷、黑釉、酱釉、白地黑花、双色釉、钧釉、青白瓷、青瓷、茶叶末釉、翠蓝釉、红绿彩、绞胎及釉陶在内的13个釉色品种,开展了细致的类型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横向比较同时期窑址产品材料,明确了这些产品来自缸瓦窑、冮官屯窑、利州窑、大官屯窑、定窑、磁州窑、钧窑、耀州窑、景德镇(湖田)窑、建窑等近11处窑场。此外,还有少量瓷器输自朝鲜半岛的高丽。第四章为瓷器的年代讨论。本章依据东北地区金代纪年墓葬材料,结合出土瓷器与已知年代器物的综合比对,认为东北地区出土的金代瓷器,主要集中于金代中晚期(包括1215-1233年割据谮号的东夏),即12世纪50年代至13世纪30年代。第五章为陶瓷器与金代社会生活。本章将出土瓷器与相关历史文献及壁画等图像信息相结合,从瓷器的功能入手窥探金代社会中瓷器的使用情况,并通过量化统计,分析东北地区金代瓷器品种的消费倾向。第六章为结语。本章总结了本文的内容及主要收获,并提出未来的研究展望。
文章关键词:
论文DOI:10.27162/d.cnki.gjlin.2021.002584
论文分类号:K876.3;K246.4
文章来源:《北方文物》 网址: http://www.bfwwzz.cn/qikandaodu/2022/0221/1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