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歌叙事的“北方志向”及其表现艺术(2)

来源:北方文物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年02月08日 13:38: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 演歌叙事向“北方志向”转向的内在机理 前已述及,演歌叙事在演变过程中经历了从“北方”意象到“北方志向”的转变,研究发现,演歌叙事向“北

二 演歌叙事向“北方志向”转向的内在机理

前已述及,演歌叙事在演变过程中经历了从“北方”意象到“北方志向”的转变,研究发现,演歌叙事向“北方志向”转向有其一定的内在机理。

(一)“外出务工”的社会心情

“北方志向”类演歌,大多创作于20 世纪七十、八十年代,并能迅速引起众多人的共鸣,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不无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五六十年代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期,在这段时期,日本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尤其东京、大阪、神户这些经济中心的建筑业和制造业更是急缺劳动力。而处在日本北方地区的农民主要以农业和渔业为主。在休渔期以及农耕的间歇期,尤其是冬季,作为家庭主要劳动力的男性就会只身一人来到东京等大城市务工以补贴家用。而到了农耕繁忙期他们又会回到自己的家乡进行劳作,年复如此。这种模式便是日语中的?出稼ぎ?(外出务工)。对于北方农民来说,“外出务工”时期是他们对故乡无比思念的时期、对家中妻子、儿女无尽想念的时期。可以说是身在京阪、心在北方。由吉几三作词、作曲,著名歌唱家千昌夫演唱的演歌《津轻平野》正是诉说着这样的故事。

津轻平野,该是下雪的时候了哟~

父亲独自一人,正在为打工整理行李了。

春天到来之时,父亲一定会回来的。

歌词中的“津轻平野”既位于日本本岛最北部青森县的津轻半岛西南部平原、“十三湊港”是本州岛最北的海角、“津轻小调”则是津轻当地最有名的民谣小调。这些“北方”意象配上朴实的歌词、动人的旋律,串联成了一个“时代”的故事,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北方男人外出务工前的情形,以及家中妻子儿女等候父亲春天归来的期盼心情。因而当有着相同经历的人听到这一类演歌时定会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一个年代的流行歌曲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社会心情[4],“北方志向”类演歌正是映衬了日本当时北方“外出务工”现象的社会心情。

(二)“北”的特征与演歌的基调

“雨、酒、泪、恋、梦、哭、悲、分别”都是演歌歌词中的高频词汇,堪称演歌的“定番”用语。同时这些词语也赋予了演歌歌曲的悲伤情感。“失恋、思念、人生、望乡”为大部分演歌的主题,这样的主题描写奠定了演歌的悲伤基调。被喻为演歌音乐灵魂的“去四七音阶”的五音音调,还有“装饰音”和“颤音”的独特演唱技巧,再配上悠扬婉转的旋律,最终将演歌的以悲为美的特征体现的淋漓尽致。而北方,自古以来给人一种寒冷的、寂寞的、昏暗的印象,虽然都是一些不好的印象,却更容易成为演歌的歌词,更能展现演歌世界悲感的独特魅力,北方的这一特点与演歌的悲伤基调显得是如此的契合。阿久悠作词、小林亚星作曲、都春美演唱的演歌《来自北方客栈的思念》便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特点。

你还好吗?

天气日渐寒冷。

这件你根本不会穿的毛衣,

我忍受寒冷在编织着。

这是一首男女悲恋主题的演歌。北方的寒冷以及暴风雪映衬着女人伤心欲绝的心情。女人做好一切准备等待着明知不会到来的男人,恋恋不舍的情绪飘荡在北方的客栈。演歌悲恋的基调与“寒冷”“暴风雪”“北方客栈”等叙事意象融合得如此完美。

另外,在汉语和日语中共同使用的“北”这一汉字,源于中国的甲骨文,属于象形文字。在甲骨文中“北”字即为两个人一个人向左、一个人向右朝相反方向站立,造字本义为相逆反、相违背。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一书中亦说:“北,背也,二人向背。”因而,两人相背为北。演歌的世界在“悲”、“怨”“恨”的男女“悲恋”的基调下自然而然会指向了北方。除此之外,汉字“北”还有“逃跑”之意,词语“败北”即为此意。因而不难想象,演歌世界里“孤独的”“悲伤的”“怨恨的”主人公为何将自己精神世界指向北方。如:“无名港口 桃花盛开着/旅途之町 并不平静/与你分别 怀抱空寂/我明天 要漂泊北方”(《漂泊北方》),歌曲的标题直截了当地表明了主人公“向北”的意愿,同时歌词也字字流露着主人公想要漂泊北方的心境。

三 演歌叙事的“北方志向”的表现艺术

演歌叙事的“北方志向”的表现艺术可以从歌词、音乐、舞台表演等多角度进行探索。重点从歌词的艺术特征表现探讨演歌叙事的“北方志向”的表现艺术。具体来说从歌词文本的叙事性、抒情性、形象性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文章来源:《北方文物》 网址: http://www.bfwwzz.cn/qikandaodu/2021/0208/337.html



上一篇:北方小型屋顶花园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下一篇:“南北宗论”的意义及其影响 ——兼谈文人画

北方文物投稿 | 北方文物编辑部| 北方文物版面费 | 北方文物论文发表 | 北方文物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北方文物》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