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满族民居传统环境景观保护与传承研究(2)

来源:北方文物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年02月22日 09:39: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 满族历史城乡聚落的保护与传承——乌拉古镇满族乡规划与开发 3.1 国家规划 为了对满族民居历史传统环境景观进行有效的保护,在国家层面上促进乌拉

3 满族历史城乡聚落的保护与传承——乌拉古镇满族乡规划与开发

3.1 国家规划

为了对满族民居历史传统环境景观进行有效的保护,在国家层面上促进乌拉古镇满族乡规划与开发,有效地促进当地产业升级,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确保文化和旅游行业得到高度的发展。政府带来各类优惠政策,提升当地发展的竞争力。在十六届五中全会就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理念,为了协调区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当地科学利用土地,对民居文化风貌进行保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名居传统文化景观的发展与继承。

3.2 自身发展的需求

乌拉街满族镇具有大量的历史文物古迹,早在1968年就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从而当地要进一步对满族民居传统环境景观进行保护。当地的经济欠发达,文物保护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升。针对很多文物古迹已经出现一定的破坏,因此当地人们觉醒采取各类保护与传承措施,引导民众树立文物保护的意识,从而使萨满街镇的历史文物具有生命力,延长其价值。在乌拉街满族乡内可以看到很多老城的遗迹,结合自然地貌,当地土地肥沃,各个村落布置均匀,自然环境非常优美景色宜人。在优越的自然条件下,当地通过满族民居历史传统环境景观的保护与传承,从而大力发展旅游业。在保护的环节中,当地有效地防止历史文物本身的损害或者对历史文物进行篡改,因此在历史文物的利用环节中,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纯粹的追求经济效益,应该合理的应用保持历史文物的历史风貌。在传统建筑与城市格局协调的基础上,要对当地传统民居和古城街道进行保护。结合当地的山水环境作为历史民居文化遗留的背景,当地民居的核心保护区都还是采用青砖青瓦的历史建筑形态,建筑风格与历史记载一致,没有进行扩建或者民居的拆除,在表面还是采用传统的材质统一民居的风格。

4 结 语

在北方满族民居传统环境景观保护与传承中,应该结合当地的文化,确保各类文化形式继续传承与发展,保留当地民居的风貌,对当地的民居形态进行传承。

[1]霍治民,黄志欣,张智昊.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民居的传承与保护研究——以满族民居为例[J].居舍,2019,(27):96-97.

[2]李睿.浅谈满族传统民居“生态观”在现代居住环境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2(8):54-55.

近年来民居建筑的保护问题持续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也是我国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历史建筑的保护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的加快,我国古镇建筑数量减少,传统文化变异与消失。民居的寿命一般在100年左右,在大量新建筑施工后,民居建筑的保护非常重要。我国应该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历史民居,完善北方满族民居传统环境景观的保护。1 北方满族民居及历史环境的保护与传承——以吉林乌拉满族老镇为例1.1 乌拉古镇的自然风貌乌拉古镇连接松花江,当地以丘陵地貌为主,面积约47km2,是第二松花江冲积形成的。平原古镇地势东高西低,南宽北窄,在第二松花江流域26km以内形成古镇。古镇内交通非常便利,具有铁路和公路等交通。古镇内属于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季,雨季在七月份左右,夏季平均温度在26°,冬季最低温度22°,四季昼夜温差比较大。古镇内部的植被属于长白系,呈现出半湿润次生林景观,在天然植被和人工针叶林混合的基础上,植被主要有杨木、落叶松和黑松等。平原耕作区域主要通过水稻和蔬菜等种植,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农业植物?乌拉古镇民居传统环境景观的保护与传承1.2.1 萨满文化在乌拉古镇满族民居建筑艺术中的保护与传承乌拉古镇的萨满文化具有很长时间的积淀,近年来受到当地的保护,具良好的回归现象。一些萨满传承较好的家庭,每年都要定期举行几次萨满活动,并且萨满祭司活动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与保护,在乌拉乡不远的几户人家专门举行萨满仪式,当地准备了大量的房舍,屋子中摆设了不少萨满仪器,主要采用手鼓、面具和腰鼓等,西墙供着祖宗面板,下供着祖宗匾牌,从而进行祭祀。列祖列宗的木偶摆在排位上足足有几十位,这是萨满文化保存非常长久的家族。刚刚新建的满族民居,无论在城镇还是在任何村落都不能看到萨满文化的影子。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更加追求实际,各类民居都具有一定的现代化特征,因此要对当地民居传统文化和景观进行传承,当地人们非常呼唤萨满文化的传承,通过萨满仪式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和家国平安。当地以家庭为单位举行萨满活动,在活动开始时建设了大量萨满民居,在民居内部进行萨满文化的传承,如今萨满文化已经融入了现代满族人的生活中。萨满文化采用民居的形式进行保留,以旅游为依托,通过介绍当地的民居,展示萨满文化的影子,对萨满文化?乌拉古镇满族民居建筑装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在乌拉古镇的满族民居建筑中,装饰与其他民居建筑的风格具有很大的差别,呈现出当地的民族特色,主要对地面、墙面、天花板、室内家具和室外墙体等进行装饰,室内地面采用几种不同的材料,入口处采用混凝泥土,这类装饰比较简单。在北方地区冬季非常寒冷,室外温度稍低,入户时不能及时的更换拖鞋,直接进屋也可以有效地减少冷空气进入室内,确保室内具有较高的温度。在东西间的两个暖阁采用复合地板的方式,这种地板非常坚固,不容易发生变形,并且非常容易清洁。极少采用实木地板,由于实木地板不够坚固,在冬季容易发生破裂。厨房的地面铺设采用地砖的形式,花色非常丰富多彩,结合人们的喜好,起到良好的防滑效果。在室内墙面设计环节中,除了厨房位置铺设砖墙外,其他都是采用乳胶漆,新婚的均是采用红色的壁纸。天花板的布置采用吊灯和日光管,非常的实用。为了对当地民居装饰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当地也非常注重民居装饰,通过宣传等方式,从而提升了保护的力度。从室外观看满足新建的房舍贴白条砖的非常多,或是采用红砖墙体,满足老民居装饰的风格。因此为了更好地传承民居建筑的装饰风格,应该结合当地的情况,渗入民居装饰文化。2 满族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传承——乌拉古镇三府保护在乌拉古镇三府保护的环节中,非常重视民居建筑房架材料的使用。由于受到传统礼教和风水环境学的影响,后府单体房舍的高度非常高,以正房为最高。在材料的使用上,正房非常讲究,在施工中也非常精致,显示出雍容华贵的景象。后府的建设材料一般采用抬梁式的结构方式,用料非常大,从而带给人们纵深长的感受,提升民居的稳定性。屋顶采用圆顶的方式展示出灵动之美,但又存在稳重的特征。屋面采用青灰的方式,各类青砖排列非常整齐,带给人们朴素和有序之感。屋面的坡度非常大,主要是减少冬季大雪的负荷,提升建筑的层承载能力。由于北方地区冬季非常寒冷,防潮非常重要,墙体采用平砌的方式。除了青砖灰瓦和木材之外,后府的改造还采用汉白玉点缀,带给人们雍容华贵之感。为了对当地民居文化更好的传承,对于当地后府进行进一步的休整,后府的正房在庭院的正北方,坐北朝南,并且空间十分开阔,厢房的空间也比较开阔,并且可以沐浴阳光。正房的面积非常大,厢房与正房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使得院内的天井显得非常宽敞。不仅仅结合东北地广人稀的面貌,也带给人们很强的通透视觉。当地民居通风非常顺畅,可以更多地吸纳阳光,在辽阔的地域上带给人们大自然的感受。院里的东西厢房均小于正房,三个房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正房是主人居住,设计非常的巧妙,施工也非常讲究,具有顺畅的通风。墙体是采用青砖砌筑的方式,前廊的门檐非常宽,每到夏秋时节,窗前就会摆放桌椅,让家中的老人和孩子休憩玩耍。正房入户门在正中间,为了起到有效的防风效果,门外还有一棵大树,通过后山屋面若隐若现,带给人们神秘之感。3 满族历史城乡聚落的保护与传承——乌拉古镇满族乡规划与开发3.1 国家规划为了对满族民居历史传统环境景观进行有效的保护,在国家层面上促进乌拉古镇满族乡规划与开发,有效地促进当地产业升级,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确保文化和旅游行业得到高度的发展。政府带来各类优惠政策,提升当地发展的竞争力。在十六届五中全会就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理念,为了协调区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当地科学利用土地,对民居文化风貌进行保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名居传统文化景观的发?自身发展的需求乌拉街满族镇具有大量的历史文物古迹,早在1968年就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从而当地要进一步对满族民居传统环境景观进行保护。当地的经济欠发达,文物保护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升。针对很多文物古迹已经出现一定的破坏,因此当地人们觉醒采取各类保护与传承措施,引导民众树立文物保护的意识,从而使萨满街镇的历史文物具有生命力,延长其价值。在乌拉街满族乡内可以看到很多老城的遗迹,结合自然地貌,当地土地肥沃,各个村落布置均匀,自然环境非常优美景色宜人。在优越的自然条件下,当地通过满族民居历史传统环境景观的保护与传承,从而大力发展旅游业。在保护的环节中,当地有效地防止历史文物本身的损害或者对历史文物进行篡改,因此在历史文物的利用环节中,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纯粹的追求经济效益,应该合理的应用保持历史文物的历史风貌。在传统建筑与城市格局协调的基础上,要对当地传统民居和古城街道进行保护。结合当地的山水环境作为历史民居文化遗留的背景,当地民居的核心保护区都还是采用青砖青瓦的历史建筑形态,建筑风格与历史记载一致,没有进行扩建或者民居的拆除,在表面还是采用传统的材质统一民居的风格。4 结 语在北方满族民居传统环境景观保护与传承中,应该结合当地的文化,确保各类文化形式继续传承与发展,保留当地民居的风貌,对当地的民居形态进行传承。参考文献:[1]霍治民,黄志欣,张智昊.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民居的传承与保护研究——以满族民居为例[J].居舍,2019,(27):96-97.[2]李睿.浅谈满族传统民居“生态观”在现代居住环境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2(8):54-55.

文章来源:《北方文物》 网址: http://www.bfwwzz.cn/qikandaodu/2021/0222/404.html



上一篇:关于北方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的研究
下一篇:北方城市绿地冬季景观营造方法探究

北方文物投稿 | 北方文物编辑部| 北方文物版面费 | 北方文物论文发表 | 北方文物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北方文物》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