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方文物》期刊栏目设[01/26]
- · 北方文物版面费是多少[01/26]
- · 《北方文物》投稿方式[01/26]
试论方文遗民诗及其遗民思想成因(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诗中三株树,寄喻诗人自己。“用尽风霜力,难移草木心”正是诗人心迹的表露:不管清廷给出怎样的高官厚禄,也甘心穷饿,绝不变节。反映了诗人抵抗
诗中三株树,寄喻诗人自己。“用尽风霜力,难移草木心”正是诗人心迹的表露:不管清廷给出怎样的高官厚禄,也甘心穷饿,绝不变节。反映了诗人抵抗清廷威胁利诱和高压政策,绝不会向清政府低头的高尚节操。显然,方文在这样一位坚贞不渝、傲岸倜傥的知交故友的影响下,更会坚定自己的遗民之志。
纪映钟,字伯紫,号戆叟,自号钟山遗老,世为江南上元人。明亡后,“廿年悲落魄”,或南北流亡,或栖身陵谷,和方文、林古度同称老诗人。
纪映钟和方文交往密切,关系很好。明亡后,他们多次会面,相互拜访,共同唏嘘生活的艰难,以及对清政府的刻骨仇恨。相似的经历让他们惺惺相惜,同病相怜。《嵞山集》中更是留下了很多见证他们友谊的诗篇,如《嵞山续集》卷一中《赠纪伯紫》一诗写于康熙丙午年间,此时诗人们由于生活所迫,一个在芜湖卖卜,一个移居真州,把酒相思,却不能见。“但得贤主人,何需悲道路”更是写出了诗人对所处时代的厌恶。正是两人之间坚定的遗民意念,使他们之间相互鼓励,产生共鸣。
总之,志同道合者为友。方文所结交的诗人群体,大多是忠君爱国,坚贞不二的遗民诗人。他们才高八斗,怀揣不世之才,却甘心贫苦,只为守卫内心最不可动摇的那一份坚持。和这些人之间的友谊,也是方文成为坚贞的遗民诗人的重要原因。
三、结语
文章来源:《北方文物》 网址: http://www.bfwwzz.cn/qikandaodu/2021/0514/967.html
上一篇:方文的诗歌创作
下一篇:略论明末遗民方文的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