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方文物》期刊栏目设[01/26]
- · 北方文物版面费是多少[01/26]
- · 《北方文物》投稿方式[01/26]
略论明末遗民方文的诗歌创作(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四、哀婉悲凉的“嵞山”之“体” 陆机说:“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春芳。”[4]钟嵘亦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
四、哀婉悲凉的“嵞山”之“体”
陆机说:“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春芳。”[4]钟嵘亦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 形诸舞咏……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5]这里所说的“气”就是指气候,而“物”则是指物候,所谓的物候就是指植物、动物、气象水文的变化,诸如植物的播种、开花;动物的迁徙;初霜、结冰等等。作家通过物候的变化而判断四季的变化,这些物候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触动了诗人的情思然后付诸文字中,就形成了诗歌。方文的诗歌多是以秋为基调,其曾阐述过:“老怀逢夏减,诗思入秋多。况是飘零者,其如摇落何。关山增感慨,风月助悲歌。向夕船头立,茫茫空逝波”。[2]455秋季之物最能激发起他的各种情绪,加之漂泊在外,每逢初度、寒食、除夕、中秋、七夕等节日都会触发情思,让其愁思满怀,缘情而发。在这种大背景下,方文宗杜而崇白,将故国沦丧、家庭罹难、黎民悲苦和思亲怀友的情感都融入诗中,因此篇篇陶冶以悲哀,从而形成哀婉悲凉的“嵞山体”艺术风格。
文章来源:《北方文物》 网址: http://www.bfwwzz.cn/qikandaodu/2021/0514/968.html
上一篇:试论方文遗民诗及其遗民思想成因
下一篇:解析北方以动物为媒介的民俗画特点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