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方文物》期刊栏目设[01/26]
- · 北方文物版面费是多少[01/26]
- · 《北方文物》投稿方式[01/26]
辽墓出土文物与史料相印证--朝阳在辽代是北方纺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提 要 契丹借助纵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绸之路,与宋朝和西方各民族互通有无,开展密切的经贸交流。近年来出土的大量辽代丝织品表明,朝阳地区在辽代是北方纺织业中心。含有契丹
提 要
契丹借助纵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绸之路,与宋朝和西方各民族互通有无,开展密切的经贸交流。近年来出土的大量辽代丝织品表明,朝阳地区在辽代是北方纺织业中心。含有契丹民族特色的纺织品成为抢手货,进一步促进了草原丝绸之路的繁荣。
兴中府是北方纺织业中心
近日,记者在朝阳博物馆见到一方辽代“兴中府绫锦印”,作为辽代纺织业兴盛的重要物证,这方铜印默默地向人们诉说着辽西地区的繁华。
兴中府是朝阳在辽代时的名称。朝阳博物馆研究员周亚利告诉记者,辽、金、元时期,民族融合加剧,来自北方的游牧和渔猎民族与北上的汉族在大凌河流域进一步融合。各民族相互学习,共同发展,创造了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尤其是辽代的纺织业,源于中原又呈现出契丹民族特色,在当时很受欢迎。
史料记载,契丹族早期居住在辽河上游一带。这里多山林,气候寒冷。契丹人以游牧和狩猎为主,多以兽皮为服。在建立政权之前,契丹的纺织品主要来自掠夺和回赠。据《辽史》记载,唐哀帝天佑二年(公元905年)冬,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率领7万人马在云州(今山西大同)和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结盟,互称兄弟。耶律阿保机赠送了1000匹战马和随军带来的上万只牛羊,李克用回赠黄金与丝绸。契丹会同元年(公元938年),辽太宗率军进入中原,掠夺了包括丝绸、书籍、乐谱、铜像、石经、法器在内的大量战利品后,返回北方。
除掠夺和回赠,还有中原政权定期向契丹纳贡丝绸。辽太宗夺取了地处中原的幽云十六州后,后晋皇帝被迫每年向契丹提供30万匹丝绸。1005年澶渊之盟后,北宋每年向辽支付20万匹丝绸,后来又追加10万匹。不过,有研究者认为,这些丝绸都属绢帛类,大部分是纱,只能用来做衣服的衬里和内衣,不适合做外套。
为了满足上层社会对高档丝绸的需求,契丹开始大力发展纺织业。
周亚利介绍说,契丹人最初只掌握简单的纺织技艺。为了发展纺织业,契丹在建立政权之初,从中原掳掠来大批纺织业工匠,安置在以兴中府为中心的大、小凌河流域,一起迁到此地的还有原渤海国工匠,因为这一地区从“三燕”时期就开始植桑种麻,盛产蚕丝。从此,这里聚集着大量的纺织手工业者,他们集中在大大小小的纺织作坊和“杂院”中,从事着各种丝、毛、麻织品的纺织、刺绣和染色工作,使这里的纺织品“锦绣组绮,精绝天下”。
《辽史·地理志》记载,为了管理纺织作坊,朝廷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兴中府、锦州等地设置绫锦院,管理锦工、织纤、锦绣等手工业。绫锦院高手云集,许多工人带来中原地区最先进的丝织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专供皇室贵族、达官显要享用,朝阳博物馆珍藏的“兴中府绫锦印”就是管理绫锦院的官印。
北宋皇帝用 契丹丝绸赏赐近臣
契丹的纺织业有多发达?北宋出使辽国的使臣洪皓在《松漠纪闻》中记载:“(契丹人)善结金线,织熟锦、熟绫、丝罗等织物。以五色丝线织成袍,甚为华丽,又善捻金线织花树。”这一珍贵史料描绘了辽国境内纺织业的繁荣景象。
兴中府所产的丝绸非常精美、品种全,带有明显的契丹风格,其品质甚至超过了北宋境内所产丝绸。比如在内蒙古出土的辽代“红罗地联珠人物纹绣经袱”上,绣了一个骑马架鹰的契丹人。至辽代中期,愈来愈多具有契丹民族特点的丝绸成为贵重的国礼。《宋史·真宗纪》记载:“景德二年(1005年),帝以礼物宣示近臣……今多工巧,盖幽州有织工耳……必以所献绮帛分赐中书、枢密院。”从中可见,北宋皇帝把辽国的丝织品当作贵重物品赏赐给近臣。
近年来,辽代墓葬中出土大量的纺织品实物,进一步确认了史料的记载。
作为辽金史专家的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冯永谦向记者讲道,在1974年春,考古工作者在法库县叶茂台村发现了一座辽代砖墓。石棺内的契丹妇女身穿十余件华丽衣裳,有长袍、短袄、裙、裤、套裤等。这些纺织品都是用桑蚕丝织成,有绢、纱、罗、绮、锦等七大类90余个品种和规格。
其中最名贵的是以金丝入织的缂丝,这里出土的一件缂丝金龙被长2米,用金线织出巨龙图案,并衬以火珠、山水、海怪等,是缂丝中的极品。冯永谦介绍,缂丝织金是一种很稀有的工艺,目前仅叶茂台辽墓中有出土。该墓出土的其他纺织品的工艺也很有特点,有的纺织品原料丝不超过6克。“这说明辽代的纺织技术非常高超,刷新了我们对辽代纺织工艺的认知。”冯永谦说。当然,为辽代纺织品繁荣作证的不仅有叶茂台辽墓出土文物,1970年,在内蒙古解放营子辽墓出土的织锦、绫、罗、刺绣上有用“夹缬”和“蜡缬”法印染的各种花纹。
文章来源:《北方文物》 网址: http://www.bfwwzz.cn/zonghexinwen/2022/0426/1540.html
上一篇:百余件辽金元时期珍贵文物亮相重庆
下一篇:检察助力岩画保护让文物“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