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方文物》期刊栏目设[01/26]
- · 北方文物版面费是多少[01/26]
- · 《北方文物》投稿方式[01/26]
北方滨水城市济宁理水策略(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内涝防洪提标治理:在现状城市内涝严重的区域,侧重于水量的控制,通过场地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减少源头径流量,并和排水管网、泵站、湿地调蓄、城
内涝防洪提标治理:在现状城市内涝严重的区域,侧重于水量的控制,通过场地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减少源头径流量,并和排水管网、泵站、湿地调蓄、城市内河整治等措施结合,确保城市排水防涝能力的达标。
2.开源节流,优化水资源结构,缓解地下水超采问题
调整供水水源结构,充分利用南水北调长江水、黄河水、大汶河水,结合南四湖、西苇水库、尼山水库等大型水库,加强对地表水资源的调蓄和利用,逐步替代并减少地下水资源开采量。合理利用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加强节约用水,形成多水源向城区供水的格局。
规划积极开发南四湖及南水北调地表水源,有序减少地下水开采,严格落实南四湖、南水北调京杭运河输水干渠、城区地下水源地等的水源保护区管理要求,。
3.非常规水资源利用与节水措施并举,提高水资源承载力
以再生水、雨水为补充,应用于冷却水等工业用水及洗车、绿化浇洒、生态环境补水等城市杂用,替代传统水资源,减少新鲜水用量。结合采煤塌陷区治理、水系连通方案及绿地系统规划,规划再生水和雨水蓄用空间。在充分利用城市周边的生态空间的基础上,避免在城市建设区建设大量的蓄水设施,减少建设投资,避免蓄水设施在旱季长期空置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还可缓解海绵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压力。
加强节水,提高用水效率。通过规划引导控制和实施,有效落实循环经济理念,合理再生利用每一滴再生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再生和可持续利用,实现城市与水的协调发展。
4.恢复良性水文循环,涵养地下水源
结合海绵城市建设,通过恢复良性水文循环,促进雨水入渗,涵养地下水源。除了划定水源保护区,对原有的水系、农田、林地、山体等渗蓄空间进行保护保育之外,城市中的新建项目应严格按照低影响开发模式要求,建设可渗透下垫面。将不透水下垫面径流引入绿地系统,充分利用绿地系统净化下渗雨水径流,涵养地下水源,为中心城区的用水提供保障。
(四)以园区建设和旧城更新为抓手,以点带面推广低影响开发模式,并逐步纳入规划建设管控要求
1.以点带面,集中打造试点区域,引领全市海绵城市建设
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集中的示范效应,在济宁市中心城区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全面按国家要求开展工作,在其他重点区域因地制宜同步开展海绵研究、规划和建设工作,“一片多点”同步推进,从而形成“示范突出、全面带动”的海绵城市建设态势。
2.试点区域落实海绵城市建设项目
针对济宁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的突出问题以及城市开发建设特点,按照建筑与小区、道路、公园绿地、市政设施、水系、采煤塌陷区共6类建立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库。通过项目库的逐步实施,达到试点区域海绵城市目标,而且为济宁市海绵城市和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实践经验和基础。
3.非试点区域同步建立项目库,有序推进
济宁市同步编制中心城区非试点区域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库,根据济宁市实际建设情况,结合济宁市“十三五”规划,将与实现海绵城市目标相关以及可以与海绵城市结合的项目列入试点区域外项目库,并实行滚动编制制度。按照实施时序将此项目库列入政府近期工作计划,有序推进海绵城市的全面建设工作。
文章来源:《北方文物》 网址: http://www.bfwwzz.cn/qikandaodu/2021/0407/726.html
上一篇:简析北方果树栽培管理措施及种植技术要点
下一篇:北方室内设计中植物的装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