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方文物》期刊栏目设[01/26]
- · 北方文物版面费是多少[01/26]
- · 《北方文物》投稿方式[01/26]
野老生来不媚人清初遗民方文其人其诗考论(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狂吟痛饮之何处,不是阎家即范家。 眷西堂不恼人过,幽草轩能召客多。 最是难忘可怜夜,红儿歌罢雪儿歌。 (按:阎有眷西堂,范有幽草轩,红、雪,
狂吟痛饮之何处,不是阎家即范家。
眷西堂不恼人过,幽草轩能召客多。
最是难忘可怜夜,红儿歌罢雪儿歌。
(按:阎有眷西堂,范有幽草轩,红、雪,二妓名)[9]
由此可知,方文在山阳与阎修龄、范良相交最厚,彼此的酬唱之作也最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皆深具“不堪为状”的遗民情怀。请看方氏《题阎牛叟眷西堂》诗:
堂以眷西名,宁惟念所生。榛苓长入梦,禾黍最伤情。釜破鱼谁溉,岐荒凤不鸣。世人哪解语,漫指太原城。[10]
诗中对于阎修龄为何以“眷西”颜其室名作了解释,所谓眷西者,盖指不忘其家太原城也。须加措意的是,此诗在颔联、颈联分别用了“黍离”、“岐凤”的典故。所谓“黍离”出自《诗经》“王风”,历来被视为是悲悼故国的代表作。说的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周大夫行役路过镐京,看到埋没在荒草中的旧时宗庙遗址,有感于周室倾圯,悲伤之极而作《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一章)悲周室之倾颓,叹家国之破亡,后人遂将此种亡国之痛喻为“黍离之悲”。不难想见,处在大劫难之后的清初历史语境中,像“黍离”这类凝聚着亡国惨痛的“原型意象”,将会在遗民的心中激起何等强烈的深悲大恸!
是年,方文于淮安度岁,思亲悼亡。其间友人范良尝相邀守岁,未赴,但有《正月六日范麋生家试灯予与沈仲连留宿》一诗为酬:
邀我过除夕,凄凉未出城。酒先人日饮,灯比客星明。帘外雪初霁,阶前草渐生。独予愁夜永,抚枕听鸡鸣。[11]
悼亡之事,见于范良《幽草轩诗集·题尔止兴娘像》二首,中有“残念旅社自伤情,长对丹青唤小名”[12]之语。又,邱象随在其《西轩诗集》中录有《吊方明农妾兴娘》诗,诗前小序云:
兴娘性淑惠,动静能关人意。酉戌间,明农避居吴越,寓多白桂,兴娘晓起折之,明农顾见其衣右穿伤,云:“以卿才貌,若联姻贵族金屋中,宁乏龙右绡之衣,却尘之帐,乃憔悴若尔?”兴娘从容进曰:“忍寒巨源当作三公,顾适非其时耳,然丽色奉名士欢亦复何恨?”远近传之,竟丧失非命,吊以诗。[13]
兴娘姣美贤淑如此,竟尔死于非命,玉殒香消,良可慨也。藉此亦可窥寻邱象升欲为方文纳妾之缘因。
顺治十四年(1657),方文于正月接到家书,闻母丧,张玙若、张养重、胡介、杜首昌等人皆醵金致祭,方氏遂以《答张伯玉虞山送别之作》相赠:
送我南归各赠言,君诗凄恻更伤魂。儿多亦解无儿苦,伯(玉三子,虞山六子)死方知有母恩。苫塊那能栖故土,茅茨长想傍芳村。片时分手千行泪,滴在麻衣尽血痕。[14]
是年5月,方文自徐州至淮安,与范良、赵朗、阎修龄等相会,“所携无长物”,仅有一卷龚开画马手卷,嵇宗孟《立命堂集》有《题龚圣予画马手卷跋》:
丁酉夏六月,方子尔止渡大江涉淮,将有彭门之役。所携无长物,仅襥被,内持一卷,朝夕把晤,出入怀袖,曰此先民典型也。先民,谓龚子圣予也。典型谓何?先生画马手迹也。方子以余淮人,先民又淮产,且同为我辈人,故出以相视。……数百年而下,有方先生者,读其诗,慕其为人,而因购其画,朝夕怀袖,此其志向嗜好,沉静澹泊,与逐逐世务者相去何迳楹也。[15]
靳应升亦有《和先哲龚圣予自题画马原韵》诗,显系并时所作:
轻蹄瘦骨踏重关,逐电追风列上闲。
四百军州人尽散,谁骑丞相到厓山。[16]
此诗中的“厓山”,隐示着一个相当悲壮的史实。据史料记载,宋德祐二年(1276),元军进入临安(今浙江杭州)。南宋谢太后率百官向元军投降。杨淑妃则带着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及部分大臣南下闽、粤继续抗战,最后在江门新会崖山建立行朝,史称“二王南迁”。在南迁途中,抗元民族英雄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号端宗。1278年3月端宗在湛江市硇州岛病逝。陆秀夫、张世杰等又立赵昺为帝,改景炎三年为祥兴元年。此时,元军已将南宋王朝赶至今珠海至新会一带的海上,宋元军队在海上先后进行了甲子门海战、十字门(今珠海横琴岛与澳门三岛间的狭窄海道)海战。其间,文天祥战败被俘,在狱中写下了腾誉千古的《过零丁洋》。未几,元军又占领崖山外围,截断了宋军的粮、水补给线。宋军吃干粮饮咸水,呕吐疲乏,战斗力不断下降,终被攻破阵势,舰队崩溃。眼见大势已去,南宋丞相陆秀夫背负9岁的幼帝赵昺,用素白的绸带与自己的身躯紧紧束在一起,然后跳海自尽,壮烈殉国。“后宫诸臣,从死者众”,“越七日,尸浮海上者十万余人”。总之,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惨痛史实。后人遂将“厓山之哀”作为不堪复述的“亡国”典实。明乎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方文外出时,为何会将龚圣予画马手卷“出入怀袖”,藉以“朝夕把晤”。对于“不能死节,靦颜苟活”的方文来说,除此之外,夫复何为?遗民悲怀,莫此为甚!
文章来源:《北方文物》 网址: http://www.bfwwzz.cn/qikandaodu/2021/0803/1243.html
上一篇:探究北方大豆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下一篇:
中国民族与地方史志论文_《北方文物》19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