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方文物》期刊栏目设[01/26]
- · 北方文物版面费是多少[01/26]
- · 《北方文物》投稿方式[01/26]
霸陵文物首度展出,印证汉文帝节俭说法(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南陵的墓主人薄太后是汉高祖刘邦的侧室、汉文帝的生母。汉文帝曾经亲自为薄太后尝药,深具孝心,留下了“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佳话。因此,
南陵的墓主人薄太后是汉高祖刘邦的侧室、汉文帝的生母。汉文帝曾经亲自为薄太后尝药,深具孝心,留下了“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佳话。因此,薄太后享受厚葬待遇,是与汉文帝孝顺名声相称的。
在霸陵外藏坑,最重要的发现是出土了多枚“长信厩印”“长信厩丞”铜印、封泥,以及“中司空印”“中司空丞”“仓印”“廥印”“器府”“车府”等明器官印。其实,数十年前,在举世闻名的秦始皇陵,也发现了180多座外藏坑。考古学家段清波研究认为,这些是秦始皇借用先秦以来车马坑陪葬的形式,将皇帝专制中央集权体制下的中央政府管理机构,模拟设置在地下,反映出“视死如生”的观念。可见,从秦始皇到汉文帝,去世后又把官署机构搬到地下,想继续亲力亲为管理国家。这一点,正是“汉承秦制”的生动体现。
霸陵以帝陵陵园(江村大墓)为核心,窦皇后陵、南陵及陪葬墓等成拱卫之势。
《治世之光——西汉帝陵考古成果暨致敬考古百年展》充分展示了西汉帝陵考古的成果。该展览的展出文物中,“皇后之玺”玉印见证“女主”威加海内、汉宣帝杜陵金箍玉杯印证帝王奢华生活、汉元帝渭陵玉辟邪反映汉代审美水准、四神瓦当体现五行观念、咸阳杨家湾汉墓彩绘兵马俑再现汉军威仪……展览一经推出,便引发了考古学界和考古爱好者的热议。
当年,长陵附近杨家湾汉墓的发掘,将一座构造复杂的西汉早期大墓及4450多件彩绘兵马俑展现于世,提供了研究汉代军制、战阵、武器装备等情况的宝贵资料。茂陵陪葬墓外藏坑出土的230多件“阳信家”用物,以铜器居多,其中的鎏金铜马和鎏金银竹节熏炉是西汉青铜器中的精品,反映了当时高超的金属冶铸技术。对杜陵的发掘,清理了皇帝陵园的东门阙、皇后陵园的东门阙、帝陵寝园、后陵寝园、杜陵陵庙和一、四号外藏坑等。杜陵外藏坑发掘面积虽小,但出土的数以百计的裸体陶俑和车马器、兵器、金饼、建筑材料以及其他铜器、陶器、漆器等,显示出西汉帝陵极为丰富的埋藏内涵。
汉文帝刘恒是西汉王朝的第三位皇帝,汉高帝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的异母弟,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明君”。汉文帝即位之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厉行节俭朴素、废除肉刑,实现国家强盛、百姓小康,开启了赫赫有名的“文景之治”。
节俭风格一直带到坟墓
相关调查始于上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先后对南陵、窦皇后陵等区域的外藏坑开展勘探发掘,曾有大熊猫、犀牛骸骨等重要发现。此次展出的鎏金车马器,就出土于南陵外藏坑。鎏金车马器大量运用鎏金技法,纹饰、图像精美异常,部分构件内还有木质残存,说明南陵是以真车随葬,颇为奢侈。
西汉长安城边耸立11座帝陵
后来,考古工作者将目标锁定了距离“凤凰嘴”约2100米的江村大墓。江村大墓四周的外藏坑从其数量、分布形式、规模尺寸、形制结构、文物内涵等诸多方面看,都与汉景帝陵高度一致,显示出帝王气象。
比如这次展出的霸陵半塑陶俑,其颈部戴一刑具“铁钳”,通俗地叫“刑徒俑”,这与汉景帝阳陵刑徒墓地出土骸骨比对,印证了汉代帝陵修建使用犯人作为重要劳动力的历史事实。半裸半塑的做法,很可能是汉初全塑陶俑与阳陵全裸着衣式陶俑之间的发展过渡,弥补了两类陶俑之间发展演变的缺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锁定汉文帝霸陵,出土文物首次展出
霸陵考古出土的车马器饰品
在全面调查勘探、局部重点发掘的思路指导下,西汉帝陵考古工作在近半个世纪内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1990年,考古工作者又对位于茂陵西南的外藏坑进行了小面积试掘和大范围勘察。调查显示,茂陵的外藏坑不同于其他已知汉陵,而是采用了一套竖穴坑道窑洞式构造,每个窑洞随葬物品类不同,或实用马车,或珍禽异兽,或侍从陶俑。钻探表明,在茂陵的西、南、北三面有数量惊人的外藏坑,这与汉武帝在位时的国力和执政风格相吻合。
至于人们最关心的主墓室,按照国家政策规定,皇帝陵墓不能随意进行发掘。究其原因,是受困于文物保护技术的限制,对一些脆弱的文物目前还有很大保护难度,所以要把这笔文化遗产留下来,留给后世子孙。接下来围绕霸陵,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保护,继续开展考古勘探和调查,做到心底有数。
2021年12月14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线上会议,聚焦甘肃、河南、陕西三个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会上宣布江村大墓为汉文帝霸陵。这一成果颠覆了千百年来史学界的普遍认知,确认了霸陵的真身。
文章来源:《北方文物》 网址: http://www.bfwwzz.cn/zonghexinwen/2022/0519/1543.html
上一篇:检察助力岩画保护让文物“活”起来
下一篇:无损检测助千年古树“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