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方文物》期刊栏目设[01/26]
- · 北方文物版面费是多少[01/26]
- · 《北方文物》投稿方式[01/26]
明清之际桐城诗学宗白取向(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不过,即使桐城宗白诗风源于公安派,二者间的价值取向及诗风选取仍有根本的不同,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桐城诗人崇白别有一番用心。 二、从自适向
不过,即使桐城宗白诗风源于公安派,二者间的价值取向及诗风选取仍有根本的不同,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桐城诗人崇白别有一番用心。
二、从自适向讽喻
白居易的生活情趣与袁氏兄弟提倡的性灵相合。袁中道云其长兄以白苏名斋,是“惟其似之,是以好之”,其似者有五,一是“温良重厚,胸中无半毫鳞甲”,与前贤“心同”;二是“赋性梗介,泊然自守”,与前贤“操同”;三是“爱念光景,耽情水石”,与前贤“趣同”;四是“操笔便有新意……诗律之脱而当,文字之简而有致”,与前贤“才同”;五是“宰官之身,皆契无生之理”,与前贤“学同”(25)袁中道:《白苏斋记》,《珂雪斋集》卷一二,第533页。。此中最核心的部分,在于白居易所奉行的自适的生活态度与情调吸引三袁。
袁宗道内心充斥着重重矛盾,正如其咏怀诗中真实流露的那样,他“爱闲亦爱官,讳讥又讳钱。一心持两端,一身期万全”,由此导致“顾此而失彼,忧愁伤肺肝”的苦闷(26)袁宗道:《咏怀效白》,《白苏斋类集》卷一,第6页。。显然,他徘徊在居官与归隐、自然性情与社会理性、性命享乐与生死忧惧之间不能自拔(27)易闻晓对袁宗道的矛盾思想有所分析,可参看。见其《公安派的文化阐释》第二章“袁宗道:公安派的全面定性”的相关论述,济南:齐鲁书社,2003年,第81~100页。,恰恰是白居易的生活方式为其提供解脱的依据。故而他津津乐道于白氏官至二品,罢官亦“有粟千斛,有太湖石、华亭鹤、折腰菱等物”;所居“据东都之胜,花鸟鱼池,仿佛蓬、瀛”;身体素健,家伎樊素、小蛮,“能舞霓裳”,晚年“尚能留樊素及驼马”;且有元稹、刘禹锡诸好友相与酬唱(28)袁宗道:《寄三弟》,《白苏斋类集》卷一六,第229~230页。。总之,处在矛盾痛苦之中的袁宗道遍寻古人,发现与白居易最为合拍。白氏何尝无袁氏之类的苦闷,他亦饱含“人生处一世,其道难两全”的困惑,不愿大隐于太嚣喧的“朝市”,也不愿小隐于太冷落的“丘樊”,因此选择中隐,“隐在留司官”,由此带来诸种便利:“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君若好登临,城南有秋山。君若爱游荡,城东有春园。君若欲一醉,时出赴宾筵。洛中多君子,可以恣欢言。君若欲高卧,但自深掩关。亦无车马客,造次到门前。”(29)白居易:《中隐》,《白居易集》卷二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490页。而此种自适的人生态度,不仅能在危难之中保全性命,且可以实现人生的享乐。这无疑正是袁宗道及其同胞兄弟共同的追求,他们对苏轼的仰慕,也是出于此点。
桐城诗人宗白,固然难以完全免除乐天及袁氏“自适”生活情调的痕迹,但处在易代之际,此种情调已缺乏社会基础,且他们在理学的主导下,于诗歌之情有严格的限制,如钱澄之云:“诗也者,发乎情,止乎礼义,准礼义以为情,则情必本诸性。”(30)钱澄之:《叶井叔诗序》,《田间文集》卷一四,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第258~259页。显然,此与公安派所言之情大相径庭,而且很有可能是针对公安派之性灵说而发。同是闲适、感伤之作,桐城诗人与公安派的阅读感受截然不同,正如潘江诗中所云:“读其感伤诗,可以助悲酸。读其闲适诗,可以释忧患。”感伤与闲适之诗,本是富贵闲人的生活情趣体现,却成了桐城诗人助悲释忧的有效工具,而非全力追踪的对象。由此,最能得到桐城诗人青睐的,则是白氏“可以励薄顽”的讽喻诗(31)潘江:《有假予白诗未还者索得之喜成三十韵》,《木厓集》卷五,《清代诗文集汇编》第69册,第48页。。方文与潘江在此有着共同的旨趣。
方氏之宗杜与白,在于二者之间有根本的相通之处,即俱是《诗经》及汉乐府的最佳继承者。周亮工记其言云:
余闻尔止之言曰:三百篇尚矣。屈、宋而后,足以追踪继响者,惟汉人乐府。今观其《战城南》《陌上桑》《孤儿》《病妇》诸行,以及《焦仲卿妻》等篇,指事属词,微言托讽,为后代高曾之规矩,而少陵、香山,其源皆出于此。虽气格声响不能画一,而风旨所归,先后同揆,期于闻者足以感动而后止。(32)周亮工:《西江游草序》,《嵞山集·嵞山续集·西江游草》卷首,第771~772页。
他强调自《诗经》之后,屈宋之骚、汉人乐府、杜甫旧题乐府在精神上是一脉相承的,即“指事属词,微言托讽”,而白居易正是这种创作理念的继承者。与此相似,乡人陈焯为潘江诗集作序时也重在其所秉承的讽喻精神:
文章来源:《北方文物》 网址: http://www.bfwwzz.cn/qikandaodu/2021/0210/357.html
上一篇:执子之手,与他“吵”到老
下一篇:秋日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