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方文物》期刊栏目设[01/26]
- · 北方文物版面费是多少[01/26]
- · 《北方文物》投稿方式[01/26]
北方文物论文研究方法(古籍文献的研究方法)(8)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河北定州的“古中山国”门楼 资料来源 @ 甘博的摄影集 中山国虽然湮灭,但作为行政区域的中山,从汉一直延续到到明初,但地名与地域文化并没有消
▲河北定州的“古中山国”门楼
资料来源 @ 甘博的摄影集
中山国虽然湮灭,但作为行政区域的中山,从汉一直延续到到明初,但地名与地域文化并没有消亡。甘博 (Sidney D.Gamble)是一位社会经济学家、摄影家,终生致力于城镇和乡村社会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从1908年到1932年,他先后四次访华,积累了一整套价值无比的影像档案,含5000幅黑白照片,几百幅手工上色的玻璃幻灯片等,展现并保存了二十世纪初丰富的民族志信息。其中一组1931-1932年摄于河北定县(今定州)的老照片中,有一张带“古中山国”信息。
繁荣一时过后,中山国被敌国占领,繁华的灵寿城也被夷为平地,后来的中山故地的中心和治所转移到今河北定州,灵寿城内外的多个王族墓地,多被盗劫一空——《史记》曾描述有中山国人喜欢干盗墓的勾当,没想到的是,自家的墓地也遭受了后世盗墓贼的洗劫。
我们今天看到的文物,是浩劫中的幸存者,它们或许只是露出了中山国的局部侧影。不过,这足以让我们重新认知并发现这朵在战国天空里开出的奇葩,一种不同于河北其他区域的面孔。
中山国,主要分布在今天什么区域呢?
保定以南、衡水以北、邢台以西,太行山以东——基本上是今石家庄所辖区域。这块区域的核心文化,既不是河北北部的燕,也不是河北南部的赵——所以,它堪称河北的第三张面孔。而中山国这种“天马行空”、“娱乐会玩”的做派,也似乎跟今天的河北性格,大相径庭。但是,它实实在在就是河北的一部分。
官方、学界、民间已经习惯于将“燕赵”视为河北的代称,将燕赵文化视为河北的代表。不过,燕、赵两国,并不能完全覆盖河北,即使公元前296年赵国将中山国灭亡,但这个覆盖中山的赵国,也只维持了不足60年。到了汉代,中山故地,又成为诸侯王的封土,战国中山、汉代中山,以及后来的中山府,证明:中山的传统和基因,一直在这块大地上延续着。燕国除了河北,还覆盖北京天津辽宁;赵国除了河北,还覆盖河南山西。而中山国,百分之九十的疆域,在河北——可以说,恰恰是中山,在河北的中枢位置。
就连今天常说的“慷慨悲歌”,都有可能不是出自燕赵,而是中山的专利:河北学者程雪莉考证称,其实“悲歌慷慨”出自中山国。《吕氏春秋》曾记载中山的音乐“康乐歌谣好悲”;《史记·货殖列传》中描述中山风俗:丈夫“好气任侠,相聚游戏,悲歌慷慨”。
中山国,是燕、赵之外,河北的第三种面孔,可以被暂时隐藏,却无法永久埋没。
▲中山国先祖迁徙路线及战国中山国区域图
绘图 @ 孟凡萌
中山国的族源问题,多数学者倾向“白狄鲜虞”说,而出土的众多游牧色彩的器物,似乎也印证了一点,这张地图就是在认同这一观点的前提下绘制的。
▲中山国历代君王谱系及大事记(请点开查看大图)
中山国灭之后,其末代王齐国,王族被迁徙到今陕西榆林一带,其他遗民到了秦国,迁入太原,后逐渐由太原南迁,分散于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南方的中山国后人多改姓为“易”——而“易”姓的一支,据说为中山国王族的直系后代。
易中天老师的生花妙笔,是否也是受到了古中山人“天马行空”艺术天赋的影响呢?
阿城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金代铜坐龙,这件珍贵的铜坐龙是金代早中期皇室御用器物。
金代齐国王墓丝织品服饰,北方马王堆之称的金代齐国王墓出土的珍贵文物。
南宋《蚕织图》,绘制时代南宋,描绘百年前蚕织的图卷。
唐代渤海天门军之印。国内唯一一方渤海印。
南宋《兰亭序》图卷。引首为元代书画家赵孟頫题写的”曲水流觞”四个字。
黑龙江满洲龙,生活在6500年前的灭绝爬行动物。
金代山水人物故事镜。
松花江猛犸象化石骨架。
新石器时代桂叶形石器。
为什么说自古南方出文人?
此情景发生在西晋以后。
西晋王室衰微,发生“五胡乱华”。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但事实上五胡是西晋末各乱华胡人的代表,数目远非五个。五胡乱华是由氐族及匈奴族揭开序幕。五胡乱华的时间一般从西晋灭亡(316年)开始算起,一直到鲜卑北魏统一北方(439年)。
五胡乱华,导致“冠冕南迁”——汉人贵族、大儒、富室连同一般地主都大批逃到江南。随他们的有大量文物典章。而北方则成为军事斗争的战场,政治博弈的前站。这一过程中,北方涌现一批特殊的武人集团。其中在西魏、北周时逐渐壮大的“关陇集团”最具声色。所谓“关陇集团”是近代史学家陈寅恪先生的发现,他们自己并没有明确的政治与文化发展方向。
文章来源:《北方文物》 网址: http://www.bfwwzz.cn/zonghexinwen/2022/1212/1566.html